网站客服微信: |

深圳口述历史| 柯刚明:成功举办大运会让深圳更加贴近世界

2024-04-02 07:02:51发布    浏览39次    信息编号:4799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深圳口述历史| 柯刚明:成功举办大运会让深圳更加贴近世界

我已经工作了 41 年,一直在体育领域工作。 时间渐渐模糊了许多往事,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参与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的申报、筹备、主办和闭幕的整个过程。 。 一路走来,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克服了很多困难。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大运会终于圆满结束。

大运会的举办给深圳带来了很多变化:从缺乏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到现在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 竞技体育水平从相对落后发展到现在名列前茅; 各类大型、国际先进的体育场馆应运而生,既满足了高端赛事的要求,又为市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市政建设、市容、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完善,进一步彰显了这座改革城市的活力和风采。 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与深圳一起成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柯刚明

1956年出生于广东茂名,主要从事体育工作。 曾任深圳市体育局(体协)副局长(副主席)、局级大运会执行局副局长,现任市老年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

口语时间

2018 年 8 月 24 日

口腔位置

深圳政协

写在本期

深圳晚报记者唐文军、实习生马辉、徐秉国

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那时的深圳还是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 那时我正在武汉体育学院读书,我没想到将来我会与深圳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去深圳工作

我从小就喜欢运动。 1977年,国家开始恢复高考制度,我有幸考入了武汉体育学院。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工作。 此后十年,我历任秘书、训练竞赛二部组长、网球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1992年,我去深圳组织全国比赛。 当时,深圳到处一片热闹景象。 深圳人的进取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于是我认识了时任深圳市体委主任的荣志行,他是我国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我对他说:“荣总,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来深圳工作。” 他立即表示欢迎,比赛结束后我就回到了北京。

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 三个月后,我居然收到了深圳的业务调动信,于是我就让老板去深圳。 当时我的老板极力劝我留下来。 然而深圳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我多次去找老板。 做完工作后,老板最终被我感染,支持了我的决定。 就这样,我来到深圳,担任深圳市体委集团部主任,与深圳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制定《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的若干规定》

刚来深圳的时候,深圳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 深圳市体委在体育场看台下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当时深圳的竞技体育水平也比较落后。 1990年第八届广东省运动会,深圳代表团仅获得省运会第八名。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深圳的体育产业没有理由不名列前茅。 我们必须赶上。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对跑步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 健身、武术、游泳等体育训练项目比比皆是。 当时我们称之为“体育市场”。 为了让深圳体育市场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们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规章制度来引导和规范。 经过研究,我带领集团部的同志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并于1994年7月13日以市政府名义发布,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 全国各地的人们了解了我们的规定后,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还没有体育产业的概念,但我们的条例本质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深圳未来的体育发展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认为我们做了一些开创性的事情。

1999年,根据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我们还制定了首部《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的若干规定》。 其意义在于用法规推动深圳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这在国内这方面也是首次。 法规。

我从事体育工作的时候举办过很多赛事,很多记忆都已经淡化、模糊了,但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大运会却记忆犹新。

▲大运会开幕式上,参赛代表团打出感谢标语。

一座拥有26年历史的城市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5年,深圳市党代会确立了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当时,大运会正处于申办期。 以此为目标,深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申办大运会,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向国际城市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大运会申办办公室。 作为该办公室的一员,我参与了招标工作。

在申请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首先是写一份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深圳的历史、发展以及举办活动的条件。 还为该应用制作了宣传视频《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二是欢迎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对深圳的考察,争取深圳以其崭新的城市面貌、良好的体育设施、浓厚的体育氛围得到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考察组的认可。 三是新建一批大运会体育场馆。

在申办大运会时,有五个主要城市参与竞争。 除深圳外,还有俄罗斯喀山、西班牙麦西亚、波兰博斯兰、台湾高雄等。 其中,高雄申请了3届,波兰也申请了3届,只有深圳首次申请。 而且当时深圳在国际上知名度并不高,所以非常具有挑战性。

但正是因为深圳年轻,所以也更有活力,所以我们想出了一个特别巧合的申办口号:“一座有26年历史的城市,平均年龄26岁的市民,申办第26届大运会。” 这个口号表达了我市的特色和大运会的机遇。

2007年1月16日,我申办代表团在意大利都灵进行了隆重的申办宣讲和激烈的投票角逐,最终等待了胜出结果:深圳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 听到结果的那一刻,我们都非常兴奋,欢呼雀跃,拥抱,甚至喜极而泣,但喜悦的背后,我们也感受到了这项重任的压力。

把一天分成两天,全力备战大运会

大运会成功申办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双方都希望通过举办大运会来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并提出了“举办盛会、举办城市”的口号。 筹备工作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此市政府决定成立大运会执行局。 我从市体育局调到大运会执行局任专职副局长。

大运会执行局大概由两部分组成。 部分人员是从政府机构抽调和招聘的。 全市各职能部门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 另外还向公众招募了约300人。 当时很多同事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于是就踊跃报名。

我们第一批招聘的职位主要是执行局的部长、副部长。 根据组织架构,部长为正处级,副部长为副处级。 我们首先用副部长的职位进行招聘,发现很多政府部门的厅级干部都积极应聘。 我问他们这算不算损失,他们都回答我:“不是,水平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参加大运会的筹备工作。” 这些同事让我很感动,大家都愿意放下个人利益,来组织和筹备大运会。

成立之初,大运会执行局只设立了10个部门。 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部门数量也增加到了20个。我们的人员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增加到200人,在大运会前高峰时达到了500人。 大运会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担任竞赛指挥部执行指挥,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赛程安排、裁判执法、颁奖仪式、竞赛特殊项目的处理,并确保活动公平、公正、顺利。

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压力和挑战。 我们没有举办大运会的经验,所以执委会决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培训人员。 我们邀请了北京、广州奥委会和亚运会的相关负责人来给我们上课。 同时,我们还去大运会举办城市学习。

大运会各方面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信息也很多。 但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努力,全身心投入到大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中。 所以,我们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大家都把一天分成两天。 我们就这样工作了四年。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大运会进行得很顺利,实现了零失误、零投诉、零差错,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好评。

▲柯刚明(右一)陪同国际大体协官员视察大运村建设。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运会开幕日期比原定提前一周

当我们在执行委员会工作时,我们特别强调了准备计划的重要性。 我们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最令人担忧的是大运会的天气问题。

为了确定大运会开幕日期,我们向市气象局咨询了深圳最佳天气时段。 市气象局告诉我们,深圳最好的天气是10月到11月。 如果我们期待雨季,可能还会有台风。 于是我们向国际大学体协提出大运会是否可以在10月份举行,但是国际大学体协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因为大学生已经在10月份开学了,所以他们回复说必须在8月份举行。

后来我们向市气象局咨询了8月份深圳哪些天天气比较好。 市气象局给我们回复说,“根据深圳50年的天气记录,8月份深圳每天天气好坏的概率是50%,我们无法确定哪一天是好天气。” 虽然很难选择,但我们必须告诉国际社会,联合会提出了一个时间,我想尽可能推迟,所以我提出2011年8月19日至8月30日,并要求市气象局做出以此为基础的天气预报,并向国际大学联合会报告。

气象报告写得很好,有分析、有数据、有建议。 建议2011年8月19日举行开幕式。 该报告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高度评价。 没想到,提交报告后,FISU仍然表示开幕式将提前进行。 经过多方努力,国际大体联提议于2011年8月12日举行大运会开幕式,比原计划提前一周。

科学周密的计划加上好运

大运会安全度过台风季节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非常关心八月的天气。 因为从往年的情况来看,8月份是台风季节,条件不好的时候甚至可能会遭遇2到3个台风。 所以我们针对台风和暴雨做了很多预案,比如暴雨如何应对,台风如何应对。 我们把很多可能的情况都列出来,一一做好了预案。

首先,我们决定尽早安排户外项目,这样如果下雨的话,可以推迟到晚些时候。 室内项目安排在比赛后期,因为它们不受风雨影响。 此外,充分考虑雨水对室外场馆的影响,我们在防雨、排水、场馆清洁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为场地准备了很多擦拭布和毛巾,以便快速排水和清洁比赛场地。 ,为运动员提供快速恢复的比赛环境。

我们还考虑了一种在比赛因天气延误而无法完成的情况下确定名次的方法:例如帆船和帆板比赛共9轮,每天一轮,根据总成绩确定名次但谁能保证9天的比赛全部举行呢? 是晴天还是晴天? 于是我们和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进行了谈判。 如因下雨而无法举行比赛,如无法取得9天的成绩,则以6天的成绩确定名次。 如果无法获得6天的结果,则使用3天的结果。 只需使用 1 天。 同时,我们也在和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商讨解决一个极端的问题——“如果因为下雨比赛一天都无法举行怎么办?如果实在无法抗拒怎么办?” 然后取消比赛,如果进行到一半,我们就用抽签的方式来解决成绩的问题。 。

我们的员工非常敬业、配合,我们的计划也非常详细、完整。 幸运的是,2011年8月的天气非常好,比赛的12天里没有台风,几乎没有下雨,比赛进行得很顺利。

大运会期间,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万名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团官员和裁判员参加了比赛。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比赛中来,我们向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做出承诺,为一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和运动员提供赞助和支持。 此举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好评,参赛队伍热情很高。

不少代表团还在比赛开幕式上专门制作了口号“感谢深圳人民,我爱深圳”。 大运会不仅为运动员们提供了同台竞技的机会,也搭建了友好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深圳。 他们都对深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们觉得深圳年轻、美丽、干净。 他们还对我们的服务表示赞赏。 临行前,他们都依依不舍。 他们握着我们的手说,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带上家人和朋友一起去。 朋友又来了。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这也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努力和组委会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

是这座城市的成功

大运会筹备过程中,发生了无数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例如,大运会筹备之初,准备建立一个官方网站,但发现很多简单易记的域名已经被他人注册,甚至有人将注册的域名出售高价卖给我们。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市青少年宫的一位干部主动找到执行局,将自己注册的域名无偿捐赠给组委会。

大运会场馆二期建设期间,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很多建设者吃住都在工地,连春节都没有放假。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其中一名建筑工人甚至一再推迟自己的婚礼。 最后组委会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工地婚礼。 婚礼简单而温馨。 新婚夫妇高兴地说,我们要把大运会的欢乐融入到新人的生活中。 生活中,大运会与我们同在。

本次大运会吸引了2.2万名赛事志愿者、2.5万名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750个志愿服务U站,为比赛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大运会期间,除了志愿者的竭尽全力,超过40万车主也主动宣布暂停行驶,为大运会提供便利,保证大运会期间交通畅通。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是全体市民努力的结果,也是这座城市的成功。 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在深圳工作期间,我不断学习、成长,见证了深圳的巨大变化。 深圳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梦想成真的城市。 这座城市在告诉每个人,只要努力,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我来说,深圳给了我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我特别感谢深圳。

总第 5 期

出品:深圳市政协深圳晚报

总策划:戴北方、王璞、王大平

导演:刘广民、邓自强

总法律顾问:黄岭南朝旭

行政长官:唐亚明、周志晨

协调人:吴振兴成功

梁琼月 张晓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时代娱乐网上看到的!